FBinJapan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24|回复: 6

摄影构图与视觉设计要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 13: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许多买了新相机的摄影师忙于了解新相机的各种特性,想学会如何使用。毫无疑问要想正确曝光,景深适中,对相机的了解是很重要的。
然而一旦掌握了相机的基本用法,人们应该把精力集中在发现和构成生动的图像上。生动的图像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引起观众共鸣。
要让观赏者产生共鸣,吸引他们的眼球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地练习、实践和研究。

研究视觉设计的基本要素,了解这些要素是如何产生效果的,将有助于新手摄影师提高他们的构图能力。但是仅仅遵循这些规则并不能保证他们能成功。
而且一位观众对一幅图像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取决于他们以往的经历(记忆)、他们的兴趣和他们从这幅图中希望得到的是什么。
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观众面对同样的一幅照片通常会有不同的反应。要想创造生动的图像,摄影师必须了解面对不同视觉组织结构时人们的反应方式。
他们需要掌握与设计有关的词汇,观察那些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觉要素的艺术品,积极地将这些设计要素应用到摄影中。

--------- 前言写得不错,建议大家多读几遍




线条
线条表示两点之间的“路径”。线条可直可弯,可以垂直,可以水平,也可以是对角线或呈Z形。线条蕴含着运动表示位置或方向。
在一个画面中,将几个点以几何形式布局,人们也会想象中将这几个点连成线条。在一张纸上将四个点以正方形摆放,人们的思维会寻找已经认知的图形将这四个点连结起来。
线条的位置和方向也蕴含着人们的某些情感。水平线表示宁静和安定,而垂直线表明权力和力量。斜线意味着运动、行动和变化。曲线或S线象征安静、平静和色情。
多个线条的聚合表示深度范围和距离。栅栏或马路向远方的延伸会聚成一点,给人们造成扁平的二维图像有着三维的深度这样的假象。
线条是设计中有力的要素因为它能引导观众的眼睛。要拍摄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照片就要积极寻找线条,将它们置于你的取景器中以激发特有的情感。




形状
形状是闭合线条产生的结果。然而艺术家在相机的取景器中确定色彩范围或安排物体时,没有线条形状依然可以觉察出来。
一些基本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和六边形都在自然界中以某种或其他形式出现。空间由形状和形体决定。
正形即形状和形体,负形是形状和形体周围的空白。有些有平衡感的图像互为正负形。




形体——明与暗
形体是指一个由明暗区域形成的有立体感的物体。当单一光源例如太阳照到某个物体上,物体的一部分会处于阴影中。
一个图像的明暗区域形成对比,这种对比使图像具有体积感。影响我们对某一图像情感的因素包括光源的方向(从顶部还是底部照射),中间色调的强弱等。
从物体背面照射的光使物体形成全黑的剪影,而背景色调较亮。剪影呈二维形状不能形成形体。比如在黑白摄影中,无色彩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形体的存在。
高位侧光一般用于拍摄人像,通常称为“伦勃朗用光法”,这种用光方式强调边缘和深度。在风光摄影中,一天当中清晨和黄昏时分的侧光能体现风景的质地,而且通常这时的色调偏暖或偏冷。




色彩
一直以来,有大量研究色彩是怎样影响人类的。一些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对色彩作出的反应不同。
色彩影响我们的情感,不同的色彩唤起不同的情感。总之色彩能影响人们的神经系统。

color.jpg

色彩的术语包括:
色相:指红、绿、蓝三原色;
明度:色彩的明暗强度,色彩越接近于白色明度越高,越接近于黑色暗度越高;
彩度:色彩的纯度或饱和度;
单一色:只有明度改变的一种色彩;
近似色:色轮中彼此相邻的色彩,如黄色和绿色;



色轮中相邻的近似色“相处融洽”即近似色是和谐的。近似色常常见于视觉设计中给人一种舒缓的感觉。

补充色:色轮上位置直接相对的颜色,如蓝紫色和黄色对立处于色轮两边。将补充色放在一起时,对比更加强烈。
例如以蓝色或紫色为背景,黄色显得尤为突出。见下图:

color-1.jpg

上图中绿色和黄色为和谐的相似色,流星花的紫色在这样的补色背景下显得更加显眼。

   

暖色:包括黄色红色、橙色人们通常会联想起鲜血、太阳和火焰;
color-warm.jpg


冷色:包括紫色、蓝色和绿色人们通常会联想起冰雪。
color-cold.jpg


色彩之所以称为暖色或冷色,是因为我们将其与周围环境的不同要素相联系。
红色、黄色和橙色称为暖色而蓝色、绿色和紫色称为冷色。这些差异是相对的,黄绿色和红色、桔黄色或黄色相比是冷色但是和蓝紫色相比是暖色。
摄影师将不同的色彩置于同一幅图像中,尽可能地强调色彩的差异,同样也提供了不同的欣赏视角。
冷色有后退和收缩感而暖色有前进感。见下图:

color-2.jpg




质感
质感是指物体的表面特征或人们对物体的“感觉”-光滑、粗糙、柔软等。质感可以是真实的通过触摸去感觉-触感。
质感也可以是一种暗示(通过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展示-视觉)。通常情况下,光线从一侧落在物体上时,侧光能够突出其质感。




构图
在取景器的画面中将不同的要素组织起来创造令人印象深刻的布局,看上去容易,实际不简单。
画家可以随心所欲布置各个要素,而摄影师必须在相机的取景器中寻找、发现和组织视觉要素。

虽然摄影师通常能够在自然环境中“安排”物体如树叶,这通常会出现不自然的照片。
大自然并非完美无瑕,自然组织中的差异性更加有趣。
在取景器中安排视觉要素,并有一点点凌乱,这样的自然界的图像构图才令人印象深刻。

我们拿起相机拍摄之前的一刹那就要考虑到各种可能性,进而作出决定。
我们对什么感兴趣,我们寻求的是什么,我们脑海中已有的是什么,决定了我们要拍到的东西。
简而言之,我们的思维和记忆中固有的东西决定了我们观察到的结果。
我们需要冷静的思维、精神的放松和事先的准备,通过努力的研习选定的主体来提高我们的视觉敏感性。
一旦我们发现有趣的题材,要想明白无误地表达我们的感觉,我们需要将场景中的部分因素分离开,在取景器的框架中将重要的视觉要素组织起来。

---------  写得不错
在拍摄之前,最好在自己的脑子里先有一个大致的构思,即打好腹稿,这样拍出来的东西成功率会比较高。
记得去年2008 FB忘年会上,牛蔡拍的一组人像,拍得干净利落。一看就是有备而来的。



统一
统一是指图像中的所有要素有序地排列,实现美学上的统一感,使图像看上去是一个整体。
如果图像缺乏统一感,观众还没仔细欣赏就不想再看。



主体和从属
艺术家或摄影师尽力掌控画面中的视觉要素和每一个要素的关注程度。可通过改变尺寸和颜色使某一要素占据主体地位。
尺寸大的物体要比较小的物体突出,而暖色调的物体要较冷色调的淡色物体显眼。取得支配地位的另一种方法是在画面中布局不同的要素。
处于中心位置的物体要比处于边缘的要素更吸引人的注意力。然而,中心并不是布置主体的最佳位置-通常情况下,只需将主体放在中心的一侧就能使其更加有力。




比例-黄金分割与三分法则
比例是指视觉要素之间及其与整幅照片的尺寸关系。
比例在构图中常常受重视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观众对比例产生情绪上的反应。
艺术中比例的研究已经有好百年,远远早于摄影术的产生。
设计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比例是黄金分割或称为黄金比率。

golden-cut.png
黄金比率:1, 1, 2, 3, 5, 8, 13, 21, 34等。1之后的每个数等于前两个数之和。
形成的1:1.618称为黄金分割-bc与ab之比等于ab与ac之比(此图中未显示,即: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
如果你用同样的比率将窗口继续细分,然后将顶点连接,你会得到等角螺线。这种螺旋线是一种在自然界贝壳、动物的角和花朵常见的基本图案。

黄金分割或Phi常见于自然界,或许,人类遗传基因决定了人类认为黄金分割率令人愉悦。对超级模特的研究表明许多人的脸部比率都是1.618。

许多摄影师和艺术家都知道三分法,也就是将一幅图垂直、水平分成三部分,直线的交汇点所在位置用来布局重要的视觉要素。
黄金分割率和三分法的应用相似,虽然黄金分割不如三分法那样广为人知,它的交点要比三分法的交点更近些。
将一幅风景画的水平面放在三分之一处要比放在正中间效果更好,但是,它也可以放在接近底部的四分之一或六分之一处。
三分法并非必用不可的。要想得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构图,在安排视觉要素时,人们必须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色彩、支配、尺寸并使这些因素比例平衡。
通常情况下,某种不平衡或张力能够使图像更加吸引人。这是我们将艺术家对他们的主题的直觉和感觉总结出来的结果。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力求保持对我们所选主题的不同的感觉和想法。

-------- 红字放大部分说的很好,要拍出自己的照片。


运用网格分析我最喜欢的一些照片时(在Adobe Photoshop中用三分法或黄金分割率),我发现一些图像的确看上去符合三分法,较少的一些符合黄金分割率,然而很多并不符合。
我觉得其他摄影师的图像也可能有类似的结果。有一些网站和参考书目科学研究艺术和摄影中的比例问题,但是我还没有遇到量化图像结果的系统的研究-或许,我需要更加努力地寻找.

总之,比例是设计过程中你应该时常注意的一个要素,但是你也应该认识到,其他的设计因素和你对主题独特的敏感性将决定了物体在取景器的位置。
了解比例和不同的视觉要素仅仅是作为指导,你要在掌握知识的情况下,紧紧追随你的直觉。不要害怕试验,要尝试完全不同的风格,从成败中吸取经验。
你也要敞开胸怀尝试新的拍摄方法,新技能和新想法-你要和那些思想开放,热情的人在一起,这样你的构图技能会很快得到提高。


------ 补充一条:多参加FB摄影活动,拍照技术也能得到提高


混乱-简化对复杂化
混乱是指要素的无序状态,大自然中通常出现这种情况。
许多摄影师的目标是拍摄出那种表现某种含蓄的有组织性的照片,使观众看到艺术家想让他们看到的东西,
但是画面中又有足够多混乱的东西,这样观众不得不付出努力去探寻,充分地欣赏这幅照片。

新手摄影师通常在他们的照片中加入太多的要素,要把不必要的要素去掉才能提高他们的构图水平。
此外,如果一幅照片太简单就不会吸引人(例如,上面的单片树叶有些有趣的要素,但是过一会我就发现没什么可看的了)。

将这幅图与我用4*5相机拍摄的下面热带雨林照片相比,我发现在这张热带雨林照片中有许多质地和图案,
让我花很长时间去观看和探寻,而且当我继续观看时,我又会发现里面从来没见到的东西。
在图像中加入和处理复杂要素并仍然能产生有吸引力的构图,具备这样的能力需要成熟的观察力,这种观察力需要花时间去培养。
我也发现,胶片幅度大的要比较小的数码相机和35mm胶片相机能使人们在构图上显示更多细节和复杂性。
简而言之,你用的相机的尺寸和幅度也会影响你所拍摄的东西,影响你如何构图。



概要和结论
了解视觉设计要素,理解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情感也能帮我们将所摄的照片更加具有吸引力。
然而,要记住,没有哪一个规则或指导方针能够确保我们一定成功。

一张成功的照片是许多要素的结合,包括:时机、光线、色彩、构图和观众是否能意识到你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许多艺术家很可能都是依靠直觉去设计安排他们觉得正确的要素。既然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向别人表达感情一种方法,我们也不需要其他的指导原则。
弗里曼·帕特森说过这样意味深长话,好的构图总是与所摄素材的构思相协调(《视觉的艺术》1985。
可将设计要素比作音乐中的音阶,音阶是音乐创作的起点,但是设计要素本身只相当于积木。

综上所述,了解视觉设计要素本身并不能使你成为更好的摄影师,但是它们能给出范围让你评价你的照片和它们的吸引力。

提高你的构图能力的另一种方法是将你的照片与那些你崇敬的人的作品相比较。
模仿是增强你的摄影技能的一种方法,学习仿效某些艺术家的风格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发掘你个人风格的方法,虽然许多艺术家并不承认这一点。
吸收那些你喜欢的风格鲜明的视觉要素,将它们融入到你的观点中去。
将你的作品和其他摄影师的作品在技术上和美学上进行比较。
在评价自己的照片时,要现实,带着批判的态度,要毫不留情地裁切你的照片。
你的水平越高,你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越挑剔。
倾听他人在观看你的照片时是怎么说的,他们喜欢什么,他们不喜欢什么,他们的判断通常对你来是正确的。
我妻子对设计并不是很了解,但是我知道她对照片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其他人也会和她一样。

有一种方法可以衡量你是否成功:即是否有人想要或想买你的作品。如果你不必卖照片养家糊口-你的自由是许多专业摄影师所没有的,摄影完全是你的乐趣。



摘录来源:蜂鸟网

[ 本帖最后由 938fg8 于 2009-10-2 15:08 编辑 ]
发表于 2009-10-2 14: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不错的学习贴!

以前一直想着反正自己拍的也没有明信片上漂亮
那干脆别拍了
可后来又觉得就好像同样的材料在每位厨师手下做出的饭菜味道都不一样
拍摄的画面也因为角度和自己所理解的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风采
所以尽管俺米有单反
尽管俺对于摄影知识门外汉
但依旧愿意四处走走胡乱拍拍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 15: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月亮盒子 于 2009-10-2 14:34 发表
真不错的学习贴!

以前一直想着反正自己拍的也没有明信片上漂亮
那干脆别拍了
可后来又觉得就好像同样的材料在每位厨师手下做出的饭菜味道都不一样
拍摄的画面也因为角度和自己所理解的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风采 ...


等你跟着看完这些帖子并消化吸收以后,就不能算是门外汉了。
发表于 2009-10-2 15: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回家后好好学习
先谢了
发表于 2009-10-2 16: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938fg8 于 2009-10-2 15:06 发表


等你跟着看完这些帖子并消化吸收以后,就不能算是门外汉了。


就是怕以俺滴智商
这个。。。。
看不懂。。。。
嘿嘿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 16: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月亮盒子 于 2009-10-2 16:42 发表


就是怕以俺滴智商
这个。。。。
看不懂。。。。
嘿嘿


一开始不用都搞明白,拍照也是个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
发表于 2009-10-2 16: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938fg8 于 2009-10-2 16:47 发表


一开始不用都搞明白,拍照也是个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


嗯,慢慢累积,边拍边学,不懂多上来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www.fbinjapan.net

GMT+9, 2024-12-4 17:22 , Processed in 0.08410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