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nJapan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48|回复: 16

纪念凡高:寂寞的独行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 00: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偶然发现一张图片《鞋》,觉得挺喜欢,然后找到梵高。我对灯发誓从未看懂过一张印象派作品!

想调查一下,大家有没有特别推荐的印象派的画啊?



————————————————————————————————————————————————————



    3月30日是凡高的诞辰纪念日,这位天才画家生前的作品无人问津,甚至连被人耻笑的机会都没有。逝世后人们却竞相高价拍卖,在死后156年仍然是影响世界艺术市场的一位炙手可热的明星。



他在法国南部的阿尔写生过的地方被开发成旅游景点,甚至他在咖啡馆常坐的座位都被标示出来,人们想尽办法与凡高拉上关系——很明显,凡高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高附加值的商业符号。这恐怕是执拗的凡高本人无法想象的。


凡高短暂的一生矛盾异常,他崇拜法国画家米勒,却比米勒伟大;欣赏另一位后期印象派巨匠高更,却无法相处。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境界,他摒弃甚至仇视优美。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天才独行的身影;在当下艺术市场的光环下,我们更能感受一个画家寂寞的心态。




贯穿凡高一生的审美趣味是反优美主义,《鞋》是他的早期的代表作品,优美在这里完全没有位置。黄色是凡高画作中用得最多的一种颜色,据说除了他对太阳的崇拜外,还因为黄色在颜料中最为便宜。在了解了这些背景后,我们再看到那些令人炫目的金黄时是否会有别的感受?



    《麦田上的乌鸦》是凡高最后的作品,1890年7月27日,他如往常一样去麦田里作画。“在距他住的地方数百米远的农家庭院的堆肥旁”,他举起手枪向自己的胸口开枪,没打中心脏,他又“摇晃着走回寝室”。当天晚上,凡高叼着烟斗一言不发。第二天,凡高还与来看他的弟弟提奥谈起他对艺术的见解。到了晚上,他开始虚弱。1890年7月29日凌晨1时30分,凡高停止了呼吸……



    大多数人认识凡高是通过他的这幅《向日葵》。此画曾以4000万美元的高价最先创造了后印象派油画拍卖的世界纪录,凡高因此画而在当代艺术市场享负盛名。


天才的偶像


    米勒是凡高的偶像,而他却不知道自己的艺术禀赋不但与米勒不同,他的艺术成就更在米勒之上,一不小心成了世界艺术史上的旷世奇才。

    凡高曾把米勒当成自己心中的偶像,崇拜到了为了维护米勒的荣誉可以和别人去拼命的地步。尽管他俩不是一个时期的画家,但对于艺术家的启示是没有时代限制的。其实,凡高从米勒那里获得的并不是简单的技巧,更不是对于米勒作品中的形态和形式的继承,而是凡高心灵深处一直在期待的“格调”,而凡高却不知道自己的艺术禀赋不但与米勒不同,他的艺术成就更在米勒之上。




凡高一生画了大量的自画像,其中以这幅《割了耳朵的凡高》最为著名,画那么多的自画像只因为请不起模特,因而只能对着镜子不断地画自己。


    凡高与高更

    1888年2月,凡高同高更结伴同行,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写生作画,长达一年之久。他们都是绘画的天才,都是伟大的画家。只不过崇尚浪漫主义的凡高和主张靠印象去画画而不是一味遵循现实的高更,虽然英雄惜英雄但是注定不能够志同道合。艺术家特有的神经质导致了凡高割耳又开枪自杀的悲剧!

    尽管两个人在艺术的主张上大相径庭,但是却互相尊重。每次凡高提起高更的时候,语气都是平稳而缓和的!而凡高所挚爱的向日葵也是受了高更画风的影响!

    两个人的一生有那么多的相似,除了都没有专业学过画画外,两个人对艺术的狂热也是那么的相似。一个为了艺术放弃了安稳的公务员生活,一个为了艺术饱受贫困但是从未放弃。一个被情妇把钱财洗劫一空,另一个为了爱过的女人割掉了一只耳朵。然而最为巧合又最富戏剧性的是,两人生前都一贫如洗,可是作品在死后却价值连城。


发表于 2009-12-2 01: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花花是梵高的大粉丝。

当年为了梵高,不远千里飞到荷兰,
却不料著名的太阳花被借到了东京。
只能望洋兴叹

不过,当年没有气馁,继续跟着梵高的脚步,
来到了普罗旺斯的Arles(原来中文叫阿尔啊),
穿过梵高曾走过的小巷,坐在梵高曾画过咖啡馆里
喝上一杯咖啡。


太阳花其实有好几幅,7-8年前損保ジャパン曾举办过一次画展,
把最出名的三幅太阳花一起展出。
其中一幅就是花花曾想在荷兰看的太阳花。
无论如何,在东京一了心愿。

前几日,38大人发过一篇浮世画的贴,
曾经令我想起了梵高,因为梵高曾经非常崇拜浮世画,
还曾模拟过此。

除了梵高,花花还比较喜欢Vermeer。
(不知道中文名叫什么)
【真珠の耳飾りの少女】想是大家都知道,
不用多说,他的作品非常少,应该只有33幅,
但是各个都是精品,
有机会大家可以去欣赏一下。
2年前,上野曾经办过一次画展,就是纪念Vermeer的,
其中5幅作品被展出,可惜在日本不能拍照。
不过,我溜到了美国和德国去拍了。呵呵。
不夸张的说,他的一幅画可以让人至少停留30分钟以上。



[ 本帖最后由 怕冷的花 于 2009-12-2 01:25 编辑 ]
发表于 2009-12-2 08: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怕冷的花 于 2009-12-2 01:24 发表
花花是梵高的大粉丝。

当年为了梵高,不远千里飞到荷兰,
却不料著名的太阳花被借到了东京。
只能望洋兴叹

不过,当年没有气馁,继续跟着梵高的脚步,
来到了普罗旺斯的Arles(原来中文叫阿尔啊) ...


喜欢维梅尔的仆人画,等一下上传包括“到牛奶的女仆”在内的作品。
发表于 2009-12-2 08: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uozi 于 2009-12-2 00:26 发表
偶然发现一张图片《鞋》,觉得挺喜欢,然后找到梵高。我对灯发誓从未看懂过一张印象派作品!
想调查一下,大家有没有特别推荐的印象派的画啊?

出典:http://www.xtpo.cn/info/infodetail-2271195-2271192-3.htm ...


我对插座发誓,我也从没看懂过一张任何派系的作品,呵呵。
过会儿上一些值得推荐的印象派作品。
发表于 2009-12-2 10: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派,能给人深刻印象的派。。。

以前从图书馆借过一本写凡高的书。。。
发表于 2009-12-2 10: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一篇旧日志_原创

美国印象派
亲眼目睹了梵高的巨作和毕加索的自画像,今天才知道什么是印象派,就是近看都看不出是什么离的老远才知道哦原来是个人或者是座桥。毕加索的画有很多像几何图形似的。我还是比较喜欢工笔,细致的描绘每一个细节。油画也不错,就是对于这种抽象的要有想象力才能理解,不然只有看解说才明白。梵高37就没了,真可惜,是不是当大师精神都不正常。还有为什么世界名画都是男人画出来的,为什么模特都是胖乎乎的女人?

上野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方,一边是可以买便宜货的破烂市场,一边是日本的各大国立美术馆和歌剧院,还有神社庙宇真的是个对比比较大的地方。静与闹的结合,高雅与俗气的交融地。
发表于 2009-12-2 10: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niper 于 2009-12-2 08:43 发表


喜欢维梅尔的仆人画,等一下上传包括“到牛奶的女仆”在内的作品。


原来叫维梅尔啊,学习了。

不过,我也不是维梅尔的所有作品都喜欢,
在德累斯特欣赏过维梅尔的两幅大作,名字给忘了,
觉得非常的一般,连pp都没有留下。

简单的说,喜欢维梅尔,是赞赏他对光线描述的运用。
有时觉得简直像是从相机里拍出似的。
发表于 2009-12-2 10: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柠檬香 于 2009-12-2 10:27 发表
美国印象派
亲眼目睹了梵高的巨作和毕加索的自画像,今天才知道什么是印象派,就是近看都看不出是什么离的老远才知道哦原来是个人或者是座桥。毕加索的画有很多像几何图形似的。我还是比较喜欢工笔,细致的描绘每一 ...


香香mm,不好意思。
梵高是印象派的,毕加索是抽象派的创始人。
毕加索的画看不懂。

抽象派的要用思维空间去想象,
偶不会
发表于 2009-12-2 11: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怕冷的花 于 2009-12-2 10:48 发表


香香mm,不好意思。
梵高是印象派的,毕加索是抽象派的创始人。
毕加索的画看不懂。

抽象派的要用思维空间去想象,
偶不会


在他们的画前要保持一定距离,
太近了就看不出个名堂。都是小点点。
发表于 2009-12-2 11: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梵高是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画风深受日本浮世绘的影响,因此,在他的作品中,融入了东方艺术中线条的表现力。
梵高的一生,是穷困潦倒的一生,结局悲惨。他那极具倾向性的独立人格,以及浓郁的悲剧主义的彩色,与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格格不入。

01ad2613de5246f8f7039e84.jpg

[ 本帖最后由 煩不鳥 于 2009-12-2 11:3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11: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uki.雪 于 2009-12-2 10:24 发表
印象派,能给人深刻印象的派。。。

我想是吧,苹果派草莓派,都挺好吃的说
发表于 2009-12-2 13: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怕冷的花 于 2009-12-2 10:33 发表


原来叫维梅尔啊,学习了。

不过,我也不是维梅尔的所有作品都喜欢,
在德累斯特欣赏过维梅尔的两幅大作,名字给忘了,
觉得非常的一般,连pp都没有留下。

简单的说,喜欢维梅尔,是赞赏他对光线描述的运 ...


阿维所调制的颜料很独特,尤其是他的红色,维梅尔红,有机会去看看吧。
发表于 2009-12-2 15: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派绘画(Impressionism)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作。其代表作品中,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梵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以下是印象派绘画的部分画家和作品)
  马奈-- 草地上的午餐 吹笛少年
  莫奈 --日出 印象 睡莲
  梵高-- 向日葵 星夜 鸢尾花
  塞尚 雷诺阿
  印象派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卡米耶·毕沙罗、雷诺阿、 西斯莱、德加、莫里索、巴齐约以及保罗·塞尚等。他们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Realism)前辈画家库尔贝“让艺术面向当代生活”的传统,使自己的创作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摆脱了讲述故事的传统绘画程式约束,艺术家们走出画室,深入原野和乡村、街头,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所呈现的种种风格,不能不说是印象派绘画的创举和对绘画的革命。印象派美术运动的影响遍及各国,获得了辉煌的成就。直到今天,他们的作品仍然是人类最受欢迎的艺术珍宝。

  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当时因克劳德·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1874年第一届印象派画展在巴黎卡皮西纳大道的一所公寓里举办,有31位印象派画家参展。
  1874年,有一群年轻的画家在巴黎组织了一个他们自己的画展,来向官方的沙龙挑战。包括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和莫里索等在内的画家们不仅有各异的性格和天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还具有不同的观念和倾向,但是,他们诞生在同样的时代,有着同样的经历,并且向同一的反对派斗争过。他们欣然接受一些杂志的讽刺文章作家封给他们带着嘲笑味道的称号——“印象派”。 《吹短笛的男孩》,又称吹笛少年,1866年 ,160x98cm ,布 油彩 ,巴黎 奥赛博物馆 ,爱德华·马奈 法国 《吹笛少年》画中描绘的是近卫军乐队里的一位少年吹笛手的肖像。画家在探索形与色的统一时,注意到人物个性特征的刻画。在色彩上追求一种稳定的、几乎没有变化的亮面,然后突然转入暗部,将人物置于浅灰色、近乎平涂的明亮背景中进行描绘,用比较概括的色块将形体显示出来。在这幅画中没有阴影,没有视平线,没有轮廓线,以最小限度的主体层次来作画,否定了三度空间的深远感。杜米埃说过马奈的画平得像扑克牌一样。 自然主义作家左拉曾在这幅《吹短笛的男孩》面前赞叹道:“我相信不可能用比他更简单的手段获得比这更强烈的效果的了。”虽然现在看来,这幅画给人带来的震撼并未见得有多强烈。然而在马奈那个时代,这幅画的好处恰恰在于叛逆,不合当时的礼教。第一没什么内容,第二没有什么深意,就是个小男孩,什么都不代表,什么都不说明。而且马奈画的时候非常快,完全变革了以前的画法!当时官方沙龙展的评委们都不愿意收这幅作品,谁又想到100多年后,这幅画市值8亿人民币。 权威评价:19世纪60年代,刚刚摆脱第一任老师库图尔的权威的马奈,又遭到同时代人的不理解,他在沙龙中经历了好几次失败。他在室内作的与实体同样大小的人物绘画给人一种奇怪的印象,遭到许多批评,例如这幅《吹短笛的男孩》,被1866年的官方沙龙展的评判委员会拒绝。 这幅画表现一个皇家卫队的年轻轻骑兵正在吹短笛,这是一种声音尖锐的木制小笛子,它用于引导士兵投入战斗,笛子的名称成了画的题目。由一儿童在画家的画室里扮演的乐师占据了画的中心位置。他清楚地显现在色调细微变化的灰底色上,画底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空间,仅仅给人一种空气在他的周围流动的印象。画家在他的肖像画中常常使用的这种中性的不可触知的背景,是受黄金时代的西班牙画家,尤其是贝拉斯克斯和牟利罗的启迪,马奈不久前去马德里旅行期间,对他们大加赞扬。由于想让被画对象看起来是孤立的,避免造成这是在游行或军事训练现场创作的印象,马奈没有加进任何轶事性背景成分。孩子、服装及短笛构成画的惟一主题。画是在画室的冷光线中完成的,这一点从投到地上的短影可以得到证实。 马奈很早就参军了,是一名水兵,他以怜悯的目光看着这个孩子兵,为因画画需要而穿上的这身行头感到骄傲。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这身由红、黑、白、金色装饰的完美军服和短笛的金色金属套上。用白色布带束住的乐管在男式紧身短上衣的深色呢绒上和裤子的茜红色呢上闪闪发亮,短上衣上饰有铜纽扣。紧束孩子的上半身的布带形成一道亮光,与白色的鞋罩相映衬。只有孩子的脸和手有生气,与有点僵硬、看不出细节的侧影形成明显的对照。马奈的同时代人指责这缺少厚度,处理过于简单,像是厄比纳尔城印出来的天真的民众像。背景与人物之间没有配景,也没有联系,这些也使人物显得不真实。人物用大色点处理,很像扑克牌上的人头像和日本的铜版画。马奈的《吹短笛的男孩》今天普遍受到好评,这幅画是马奈对很少被印象派画家画的军队主题的一个无视传统观念的挑战。

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印象主义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对欧美、日本乃至中国的画家产生过或大或小的影响。

[ 本帖最后由 938fg8 于 2009-12-2 15:19 编辑 ]
发表于 2009-12-3 15: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喜欢爱德华·蒙克的东西,不过它可能属于半印象派,或者说偏于自然派。
他的画总是蕴藏着灰色的一面,过于消极,不过感觉总有某种东西会深深抓住你的心灵。

我以前也很喜欢凡高,感觉他对色彩的运用以及绘画整体的视觉效果,
像一个孩子一样,但太过于理想了。
发表于 2009-12-3 16: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三幅Jan Vermeer 的作品

1. Milk Maid

 

 

Photobucket

 

 

2. Geographer

 

 

Photobucket

 

 

3.

Photobucket
发表于 2009-12-3 16: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幅第一次看。收藏在哪儿啊?
想去看实物。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00: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找个一个好地方,速度慢点:  http://www.elite-view.com/
想不到有这么多画派,人类真伟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www.fbinjapan.net

GMT+9, 2024-11-24 21:41 , Processed in 0.05176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