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nJapan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煩不鳥

南京の名所旧跡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3: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汪精卫陵墓

梅花山上的这座亭楼,原本是汪精卫陵墓。国民政府抗战胜利后还都南京后,大批处决汉奸,而作为汉奸头目的汪精卫,自然不能幸免。
国军工兵用炸药将其陵墓炸毁后,在原址上修建亭楼一座,成为洪武孝陵梅花山上的标志性建筑。
汪精卫在30年代出国考察时,曾著诗述怀:风帆本是无情物,何为落叶一怅然。
在其政治生涯中,汪精卫常常激情洋溢,善变无常,最后的凄惨结局,都是幼稚惹的祸。

20081124_.jpg

[ 本帖最后由 煩不鳥 于 2008-11-26 00:05 编辑 ]
发表于 2008-11-25 14: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死了,坟也不放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2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共两党都骂的人物只有两个,一个是袁世凯,另一个是汪精卫。
骂袁世凯窃国,其实不然,袁当大总统有与孙中山签署的协议在先,因此算不得窃。至于后来当皇帝,那是另一说。
骂汪精卫是大汉奸,主要是因他对日主和,并成立了新的中央政府,其次是坚决反共。汪系新政府的口号就是:和平、反共、建国。
汪政府对日和约的条文大体以下几点:
一、不要割地;二、不要赔款;三、二年内撤军;四、撤消租界;五、废除治外法权。
民国三十五年,工兵炸开汪的陵墓,在其遗体的口袋中,发现字条一张,上书:魂兮归来。
早年,在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才逐步弄明白汪精卫的思想脉络。汪的本意不是卖国,但是作为政治家,汪精卫缺乏远见,有误国之举。
1999年,位于梅花山亭楼前的汪精卫跪像突然消失,是否来自官方旨意,不得而知。

[ 本帖最后由 煩不鳥 于 2008-11-25 23:58 编辑 ]
发表于 2008-11-26 00: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煩不鳥 于 2008-11-25 23:56 发表
国共两党都骂的人物只有两个,一个是袁世凯,另一个是汪精卫。
骂袁世凯窃国,其实不然,袁当大总统有与孙中山签署的协议在先,因此算不得窃。至于后来当皇帝,那是另一说。
骂汪精卫是大汉奸,主要是因他对日主和 ...

蒋介石在决策上也是有很多问题所在。他不主动对日作战,主要的目的是想要得到国际上的同情和帮助。所以,他们始终还是为了自己,要保持自己的实力,以防内患,结果就是这样的想法导致它们不得民心的。所以,汪精卫和蒋介石在行为上都已经构成某种程度的卖国。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01: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蒋介石的著作《中国之命运》,我认真读过。汪精卫的著作虽然没有见到,但是他的诗词却是读了不少。读罢,掩卷而思,满纸苍凉。
蒋介石认为以中国的实力,不可与日本开战,于是他积极筹备国军六十个师的整军计划。截至1937年六月抗战爆发前,国军已完成35个整编师,这些部队在抗战初期就成为直接迎战日军的主力。其中又以德械化最高的第87、88、36三个师,以及唯一完全按德国步兵标准编装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在淞沪战役中,顽强狙击了日军。
抗战的开局,是由于蒋公被日本军阀逼的没办法,加之国内群情激昂,不得已在上海投入德械师,与日本血战。
汪精卫对日妥协,是上了日本的当。日本急于脱身,但是找不到谈判对手,因此在汪精卫开出的和约条件面前,明知不可,却都答应。汪精卫迈出这一步,就完全失去了返身的可能。

[ 本帖最后由 煩不鳥 于 2008-11-26 01:39 编辑 ]
发表于 2008-11-26 01: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煩不鳥 于 2008-11-26 01:30 发表
蒋介石的著作《中国之命运》,我认真读过。汪精卫的著作虽然没有见到,但是他的诗词却是读了不少。读罢,掩卷而思,满纸苍凉。
蒋介石认为以中国的实力,不可与日本开战,于是他积极筹备国军六十个师的整军计划。截 ...

日本的nhk曾比较客观的报道关于中日战争的纪录片。有一集讲到蒋介石的日记时,说到过蒋介石对于这场战争的想法和计划。具体我是不记得了,总的感觉就是比较消极,多次提到要博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希望得到援助。
这些人都一些文人气质,但是我仍然对他们的思想有很大怀疑。我不相信他们是真的想对中华民族负责任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11: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纪录片《一寸山河一寸血》,比较详细解析了蒋介石当时的策略,兄弟空闲时可以看看。
NHK纪录片也曾看过,其中采访了许多日本老兵,但是对蒋介石日记的描述,取其所需,有失偏颇。
相对比较客观的,是黄仁宇先生的《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 本帖最后由 煩不鳥 于 2008-11-26 16:3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19: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蒋介石官邸·励志社

民国十八年,励志社成立于南京,社长蒋介石,其官邸为励志社总部。
励志社以黄埔军人为对象,以振奋革命精神,培养笃信三民主义忠实之党员,勇敢之信徒、模范军人为目的。

081130 160.jpg
081130 166.jpg
081130 159.jpg

[ 本帖最后由 煩不鳥 于 2008-12-1 20:04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1 19: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了解一些历史,长知识。
谢谢烦不鸟。

[ 本帖最后由 938fg8 于 2008-12-1 19:37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1 19: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改则灵,一点则通
再去的早一些会更好。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21: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故宫

南京故宫,又称明故宫,壮丽宏伟,盛极一时。南京故宫周长9公里,呈凸字形。进入午门,有五座石桥,称内五龙桥,桥下为内御河。

081130 031.jpg
20071208528.jpg

过了桥就是奉天门,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奉天、华盖和谨身三大殿。三大殿的东侧有文华殿和文楼,西边有武英殿和武楼,统称为前朝五殿。
奉天殿,就是人们常说的金銮殿,是朱元璋举行重大典礼和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的地方。
后来北京故宫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就是以南京故宫为蓝本,模仿奉天、华盖、谨身三殿建造的。三大殿之后,是皇帝与后妃生活起居的地方,名叫后廷。处在中轴线位置上的是乾清、交泰、坤宁三宫以及御花园。前朝与后廷相结合,组成朝廷。
明故宫曾作为明初洪武、建文、永乐三代皇宫,长达54年。直到明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南京明故宫才正式结束王朝皇宫的使命,但仍由皇族和重臣驻守,六部仍然延续。北京称北直隶,南京称南直隶,两个首都并存百年。
满清入侵江南以后,将明故宫改为八旗兵驻防城,设置将军、都统衙门于其中,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攻破南京外城,再破内城,斩江宁将军祥厚以及两江总督陆建瀛。定都南京不久后,拆明故宫修建天王府,故宫始遭大规模破坏。如今只留有一些建筑构件,遗迹无存。

081130 009.jpg
081130 019.jpg
081130 022.jpg
081130 028.jpg
081130 069.jpg

道出故宫,荆榛满目,昔者凤阙之巍峨,今则颓垣残壁矣。
顷过其城市,闾阎巷陌未改旧观,而宫阙无一存者,睹此兴怀,能不有吴宫花草、晋代衣冠之叹耶。

081130 025.jpg

[ 本帖最后由 煩不鳥 于 2008-12-2 22:1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00: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博物院漆器馆·皇帝御座

御座在明代称金台,清代称御座,民间则统称为金銮宝座。这件漆器御座是南京博物院漆器馆的镇院之宝。
每次去博物院游玩,都会站在这御座前细细浏览。御座满雕龙纹、蝠纹、勾连云纹、回纹。做工细腻,雕刻精美。

081130 114.jpg
081130 116.jpg

[ 本帖最后由 煩不鳥 于 2008-12-3 00:34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3 00: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上面坐过N次

发表于 2008-12-3 01: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煩不鳥 于 2008-11-26 11:06 发表
台湾纪录片《一寸山河一寸血》,比较详细解析了蒋介石当时的策略,兄弟空闲时可以看看。
NHK纪录片也曾看过,其中采访了许多日本老兵,但是对蒋介石日记的描述,取其所需,有失偏颇。
相对比较客观的,是黄仁宇先生 ...

这本书倒是没见到过,改天找来读读。
太喜欢黄仁宇了。
发表于 2008-12-3 01: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也有故宫,第一次知道,有长见识了。谢谢烦不鸟。
发表于 2008-12-3 14: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煩不鳥 于 2008-10-19 17:21 发表
南京城墙绵延三十多公里,留有十三座城门。神策门就是今天的和平门,是南京仅存的四座明代城门中唯一还保留城门、镝楼的一座瓮城,并且瓮城在城外。清顺治15年,南明抗清名将郑成功北伐金陵,因一时疏忽,败于神策门 ...

明代,墙砖的烧制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城砖上刻有烧制的州县官员、工匠的名称。
如果出现质量问题,皆犯死罪



还好不是在明代烧砖头、猫猫马马虎虎的天性、就是有9条命也不够烧啊。
如果因为一块砖头而死、真是太冤枉啦!!!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23: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朝·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吊古诗多触景生情,借景寄慨,写得比较虚。这首诗则比同类作品更空灵蕴藉。
诗中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着意造成一种梦幻式的情调气氛,让读者透过这层隐约的感情帷幕去体味作者的感慨。

诗句没有正面描绘台城,而是着意渲染氛围。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细,在霏霏雨丝中,四望迷蒙,如烟笼雾罩,给人以如梦似幻之感。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碧绿如茵,又显出自然界的生机。这景色即具有江南风物特有的轻柔婉丽,又容易勾起人们的迷惘惆伥。
霏霏江雨、如茵碧草之间就隐藏着一座已经荒凉破败的台城。鸟啼草绿,春色常在,而曾经在台城追欢逐乐者已成为历史过客。
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凭吊的历史遗迹。三百多年间,六个短促的王朝一个接一个地衰败覆亡,变幻之速,如梦如幻。

台城旧址位于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皇宫所在地。
洪武初年,朱元璋修建南京城墙,本想沿着南朝故城经鼓楼一线,连接清凉山。
后来为了将城北狮子山也围在城内,逐修改方案,沿玄武湖向北延伸,将一段废弃的台城留在城市中心,成为城中一景。

081213 018.jpg
0801 021.jpg
台城22.jpg
081213 040.jpg

台城不远处的高塔,是玄奘灵塔。
1942年初冬,在雨花台大报恩寺三藏塔遗址挖到一石函,记载了唐代高僧玄奘顶骨舍利来南京安葬的经过。
次年,汪伪政府在九华山上建了一座砖塔,供奉玄奘的顶骨舍利,得名三藏塔,塔身具有典型的日本风格。

081213 036.jpg

[ 本帖最后由 煩不鳥 于 2008-12-14 21:5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20: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仪凤门

仪凤门,位于南京城北,居狮子山南麓与绣球山之间,与钟阜门项背而建。

该城门建于洪武初年,为明十三城门之一,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仪凤门曾一度被封堵达200年。
清顺治十六年,南京守将梁化凤为解南明将领郑成功围城之势,出其不意开通仪凤门,大溃郑军。

081213 068.jpg
081213 063.jpg

远景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阅江楼。阅江楼位于城北仪凤门附近,碧瓦朱楹、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古典的皇家气派。

081213 061.jpg

太平军攻打南京城就是从仪凤门附近挖地道埋炸药,成功炸毁城墙入城的。
据文献记载,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炸毁南京仪凤门,继而攻克南京,遂改南京为天京而定教。
在仪凤门以南大约1000米处,城墙上镶嵌着三块标识记事碑。这三块碑,是湘军剿灭太平天国后,满清在1885年修复这段城墙时所立。
右界与左界之间的这一段城墙,就是被太平天国炸毁的城墙界址碑,在修复这段城墙的位置上,留有明显的缝隙。
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也是利用挖地道埋炸药的方法,破城而入的。在太平门段,也同样存有右界与左界的标识界址碑。

081213 014.jpg
081213 016.jpg
081213 007.jpg
081213 008.jpg

城墙修复段的中间位置上,镶嵌有记事碑一块,上面竖写四行共计六十一字:
光绪拾壹年岁次乙酉孟秋月奉,宪委修象山脚下城墙壹段计长捌丈贰尺,善后工程局委员运司衔江苏江浦知县长沙黄国忠监修。
匠头:王永发、葛庆林。

081213 011.jpg

[ 本帖最后由 煩不鳥 于 2008-12-13 20:40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13 22: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煩不鳥 于 2008-12-1 21:15 发表
南京故宫,又称明故宫,壮丽宏伟,盛极一时。南京故宫周长9公里,呈凸字形。进入午门,有五座石桥,称内五龙桥,桥下为内御河。

19429
19430

过了桥就是奉天门,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奉天、华盖和谨身三大殿。三大 ...



突然想起了一首中国人做的诗和一个到过南京的日本人写的诗。

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
楸梧遠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宮。
石燕拂雲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
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

这首是日本人模仿上文写的。
人物频迁地未磨,六朝咸破有山河。
金华旧址商渔宅,玉树残声樵牧歌。
列壑云连常带雨,大江风定尚生波。
当年佳丽今何在? 远客苍茫感慨多。
发表于 2008-12-13 23: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桑很难用语言表达,不过看照片就一目了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www.fbinjapan.net

GMT+9, 2024-11-22 20:16 , Processed in 0.03748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