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nJapan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47|回复: 34

还是莱卡比较好玩 ^Q^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24 11: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莱卡拼命往俺的邮箱里发消息,希望勾起偶得食欲.
可是他老人家哪里知道,偶家里彻底没米,想吃都吃不到
leica-1.jpg
leica-2.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9-24 11: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惊世骇俗的东东,不眼馋都是假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9-24 11: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这个变态的S2系列。CCD的面积比现在的全幅还要大50%
发表于 2008-9-24 11: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好可以跟着扫扫leica的盲。
发表于 2008-9-24 11: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毒,反而没有效果
发表于 2008-9-24 11: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LEICA前2个月来信提示

1 ,LEICAM8快门硬件升级,
2,液晶面板升级蓝宝石材质。
以上两项要价1,800欧元 。。。。。。

其实更期待升级的是电子感光部分,这方面比起日本数码相机简直就是云泥之别。
 楼主| 发表于 2008-9-24 12: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38版:这些老莱卡粉丝也都木有摸过的哈,光看参数就令人咂舌了,要是价格的话那就更....一台S2预计要价2万欧,估计欧们这么没有人有这个实力吧。有这个实力的也还不如直接中幅+数码后背来的干脆。

野猫:这个8.2的电子部分有什么特长吗?怎么一个云泥法?
 楼主| 发表于 2008-9-24 12: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超级夜之眼,眼馋啊。
发表于 2008-9-24 13: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ullcai 于 2008-9-24 12:32 发表

野猫:这个8.2的电子部分有什么特长吗?怎么一个云泥法?



1,白平衡调控能力很差。
2,糙点明显。
3,ISO400以上基本上是废物
4,无RAW保存格式,1030万画素照片的JPG容量平均才2M,DNG格式的信息量少,调整范围很小,处理软件落后。
5,相机处理速度迟钝,缓冲处理能力很差。
6,做为电子数码相机的可操作性很差,相机的设置菜单30秒内就能全部读完。类似补光功能必须进入相机菜单操作(所以,想必在拍摄中无人会在此调节该项指标)。

当然以上这些因素均相对日本各大厂家的先端数码单反的处理能力比较而言。
旁轴快门的优点以及闻名于世的优异镜头,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它的电子处理能力上的窘相。
个人感觉,该相机(leica镜头组合)立体感明显,色彩逼真,旁轴快门震动小,小巧轻便,比较适合人文拍摄,特别是低光摄影。
但是风景摄影,特别是大场面拍摄则效果不行。











[ 本帖最后由 yemao 于 2008-9-24 13:34 编辑 ]
发表于 2008-9-24 13: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求教:旁轴快门是什么?

我玩过的旁轴取景器相机是镜间快门的。因为快门的机械动作是对称的,比帘式,翻斗式对成像清晰度的影响最小。
旁轴快门是什么样的?
发表于 2008-9-24 14: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emao 于 2008-9-24 13:26 发表



1,白平衡调控能力很差。
2,糙点明显。
3,ISO400以上基本上是废物
4,无RAW保存格式,1030万画素照片的JPG容量平均才2M,DNG格式的信息量少,调整范围很小,处理软件落后。
5,相机处理速度迟钝,缓冲处 ...


无RAW? 这实在太痛苦了.
这几条, 条条是硬伤, 从日本的相机厂来讲应该不能出厂. 等待RD1出全幅版, 哪怕1.1, 1.2也好啊.

原来以为RD1的操作界面己经算很糟了, 没想到M8... 补光说的是曝光补偿?
发表于 2008-9-24 14: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莱卡盲,不过雾老大这会带去我看了,好象是M6?那种重感挺不错,掉在脚下能砸个大坑。呵呵
发表于 2008-9-24 14: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bullcai 的帖子

听avalokist说过/f有小于1.0的,果然有哇
怎么实现的呢
发表于 2008-9-24 14: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igiPub 于 2008-9-24 13:58 发表
我玩过的旁轴取景器相机是镜间快门的。因为快门的机械动作是对称的,比帘式,翻斗式对成像清晰度的影响最小。
旁轴快门是什么样的?



我想说的是因为旁轴,因此无反光板震动,乃至快门震动小。
太简略了?
发表于 2008-9-24 14: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valokist 于 2008-9-24 14:13 发表


无RAW? 这实在太痛苦了.
这几条, 条条是硬伤, 从日本的相机厂来讲应该不能出厂. 等待RD1出全幅版, 哪怕1.1, 1.2也好啊.

原来以为RD1的操作界面己经算很糟了, 没想到M8... 补光说的是曝光补偿?



DNG可以做些事情,但是比起RAW来说差了些。
其储存的照片信息少,可调节余地也就相应地小。
补光操作说的就是曝光补偿的设置。

[ 本帖最后由 yemao 于 2008-9-24 15:02 编辑 ]
发表于 2008-9-24 15: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yemao 的帖子

明白了。查了一下快门种类,按位置分只有以下4种机械快门机构
before the lens shutter
between the lens shutter
behind the lens shutter
focal-plane shutter
数码相机还有无机械快门的纯电子快门,机械快门加电子快门,光圈和快门合一的机构。
ミラーショック是SLR的严重缺陷,可能将来反光镜机构会消失掉。
 楼主| 发表于 2008-9-24 15: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M8拍的样片,感觉还是太平了。莱卡镜头的立体感会比康泰时的蔡司头更好,但是这些pp上面看不出来。
没有Raw的确算是一个硬伤,但是如果前期处理的好,后期几乎可以不用做调整也可以出好片。高iso不好这个对于老蔡来说就万万说不过去了。尤其是旁轴这类机器,要的就是手持,要的就是黑暗作业

镜间快门的释放虽然是对称的,可是按快门的那只手是不对称的,一样会导致不必要的震动。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说:机器的重量也是功能的一部分。的确用单反RTSIII,标头的1/15秒手持都不会觉得有明显的“虚”。

口径最大的应该是蔡司为Nasa做的那只,光圈0.7。光圈=焦距/入光口径,入光口径足够大,那么光圈当然可以更大,尤其是旁轴,更是具有先天优势哈
发表于 2008-9-24 15: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igiPub 于 2008-9-24 15:27 发表
明白了。查了一下快门种类,按位置分只有以下4种机械快门机构
before the lens shutter
between the lens shutter
behind the lens shutter
focal-plane shutter
数码相机还有无机械快门的纯电子快门,机械快门 ...



说的就是ミラーショック,和上面那几种都没啥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08-9-24 15: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取消了反光板,那么就不能叫做单反相机咯
发表于 2008-9-24 15: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ullcai 于 2008-9-24 15:29 发表
这些M8拍的样片,感觉还是太平了。莱卡镜头的立体感会比康泰时的蔡司头更好,但是这些pp上面看不出来。
没有Raw的确算是一个硬伤,但是如果前期处理的好,后期几乎可以不用做调整也可以出好片。高iso不好这个对于老 ...



抱歉抱歉,照片太平,让您失望了,
不过,如此昏暗的条件下a01.jpg依然不能让您满足的话,那只有在您的三脚架上,架上您的哈苏或罗徕来试试了,呵呵。
至于如果说如果前期处理的好,因此不用调整那是有先决条件的,毕竟即使您钟爱的胶片,它的宽容也是和人眼无法比拟的。如果前期处理的好,再加上足够的调节余地,岂不是更完美?否则搞那么个繁重的RAW格式干吗?
按快门是会导致震动,但有无反光板的震动差距还是很大的。比方,专业单反相机都要比莱卡重得多 。。。
(PS,借个地方说句话,我还是发现您的照片整体偏蓝得厉害,难道你只用那台显示器?都说人的肤色是最好的色差监测仪,你不觉得偏色得厉害?)

[ 本帖最后由 yemao 于 2008-9-24 15:49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www.fbinjapan.net

GMT+9, 2025-5-16 02:39 , Processed in 0.04521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