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生不如死的四川理县羌藏重症灾民王海清
这是赈灾志愿者在走访四川理县科多寨(羌藏汉杂居寨子)时发现的两位特别需要救助的灾民,(我已向当地政府去了求助信)。在此特向广大网民发出紧急求助。希望大家以人为本,奉献爱心,通过各自的方式对两位灾民进行救助.
理县杂谷脑镇打色尔村科多寨在海拔3000多米的山上,几乎是一座世外桃源。5月,正是寨子里村民忙碌的时候。但在地震发生那天,王海清没有像往常一样上山干活,而是留在家里。地震几乎就在顷刻之间就推倒了他那座石头砌成的房子,硬生生地将王海清埋在废墟里,在村民们的救助下,才把王海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在地震中脊椎受到重创,下身瘫痪,丧失行动能力,卧病在床已有半年之久。由于家庭条件恶劣,护理不当,臀部和腿部多处腐烂。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天气暖后,感染将进一步恶化;下肢肌肉萎缩,将导致无法康复,终身残疾。
受伤后,王海清曾被政府送到阿坝州医院治疗,这时的王海清还可以躺着。由于王海清的父母年老体衰、孩子才四岁,护理王海清的事自然落在了他妻子的身上,但让王海清没有料到的是这个家庭已经开始出现了危机。在妻子眼中,王海清如今更多的是一个失去劳动能力的男人。这个男人将带给她的不会是幸福,而是暗淡的未来。在得到可以出院的通知后,王海清的妻子没有争取更长时间的治疗,而是选择将王海清送回山上。不久后,便带着孩子不辞而别,从此再没有任何消息,王海清唯一的希望就此破灭.
回家后,住在窝棚里卫生条件极差,病情一直没有好转并且臀部出现溃烂,于是王海清再度被送往州医院进行救治,又治了40几天,由于无法承担几千元的医疗费,不得不离开医院。.
看着王海清每天被病痛折磨,王海清的父母在得到了湖南对口支援单位救助款2000元钱后,再度将他送到了理县医院。对于两个60多岁的老人来说,仅仅是把王海清从山上送到10多公里外的县医院已经很不容易了。王海清在理县医院治疗了三天,三天后却只能再次收拾行囊回到山上。老实、纯朴、胆怯的老人他们的逻辑非常简单,看病花钱天经地义,没钱看病听天由命。至于国家对灾民提供的医疗政策,他们全然不知,即便知道也未必敢和院方理论。同村的人说:“象王海清这样活着,还不如在地震中死去,太造孽了。”但是王海清地对我们说:“我才31岁,我还年青,上有老,下有小,救救我吧”! 甚至笔者走出篷子时,还能听到他在重复着这句话。那声音把对生活的绝望和被救助的渴望交织在一起,不停地刺痛敲打着笔者的心。
山上的路途崎岖险峻,和科多寨的其他村民一样,王海清一家地震后就住在废墟边搭建的篷子里。冬天取暖靠的是在篷子里放上一盆炭火,而且在睡觉前必须浇灭。夜里你可以听到篷子随风摇曳的声音;早晨醒来,你会发现昨夜喝水用的杯子里已经结上了冰。由于没有窗户,篷子谈不上通风和采光,卫生条件极其恶劣,可以说这是文明社会里最最简陋的住所。
生活上,政府对灾民进行补贴并按家庭实际人口发放粮食,王海清一家不会挨饿。但一个骨伤病人所需要补充的营养对王海清一家来说是无论如何也负担不起的。两位年迈的老人一边照看王海清,一边还要种地,为今后没有政府补助的生活作准备。
王海清的父母没有很好的表达能力,说的是当地的方言,你要很努力才能听清他们说的是什么———“没有人管我们……。”
尽管王海清是灾区的个别现象,但他的遭遇并不是某个人造成的。如果从一开始王海清一家就选择作“刁民”,现在会不会是这样?
与王海清同寨的老人陈光彩,现年76岁,地震前就因病行动不便。地震中老人受到了惊吓,已中风卧床七个月之久,其妻子也长年抱病,儿子在十年前修建寨子通往县里的山路中,被石头砸断了腿,下身残疾,全家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如今生活在狭小冰冷的篷子中,需要大家救援,度过生死关。
如果你还牵挂灾区,还想为灾民做点实事,请赶快行动吧!谢谢!
此致
敬礼!
赈灾志愿者老中医: 联系方式: 手机:15828242716 QQ:492600881
二000九年元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