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nJapan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01|回复: 6

广电总局之怒 vs 乐嘉之怒 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5 23: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背景知识普及
本帖中提到的《非诚勿扰》不是电影的名字,是国内某电视台的娱乐节目名称.


转自:http://www.newsmth.net/bbscon.php?bid=850&;id=496577
6/14/2010

这一周的《非诚勿扰》,变味了。

介绍男嘉宾的短片里面,所有的关于经济收入的信息不见踪影。

男女针锋相对的舌战里面,所有关于金钱和性格的讨论也都不见踪影。

甚至在乐嘉的镜头里面,“性格色彩学创始人”的字样也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性格分析专家”。

我叹道,效率真是高啊,不知道江苏卫视的工作人员,是怎么样辛辛苦苦的熬夜,才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剪出这全新的“和谐”版本呢?

——一切皆源于广电总局对于泛滥的婚恋交友节目和情感类节目的忍无可忍,源于6月11日广电总局抛出的重磅炸弹:直接拿《非诚勿扰》开刀的《焦点访谈》。没看过这期《焦点访谈》的同学,可以观摩这里:http://xiyou.cntv.cn/video/eb01d3a6-769b-11df-8901-001e0bbb2430

这个片子里面,虽然也提到了造假、托等现象,但是广电总局之所以愤怒的主要理由,还是很清楚的:他们觉得《非诚勿扰》这样的节目,拜金成风,攻讦低俗,对社会风气造成了相当不好的影响。

拜广电总局之所赐,我们看到了两期如上所述前所未有的和谐版本,一个充满了深刻复杂的社会警示意义的节目,降格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为人民服务”的交友节目。



昨天节目刚播完,乐嘉的博客就贴出文章《男生都是好人女生都是好人天下都是好人》(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52e990100iw1z.html),表达了自己对如此剪辑的愤怒:“节目播出来今天的成品,让我自己看得很羞耻。我在节目中和个废物没什么两样,也看不出来我在台上有什么存在的必要。说些不痛不痒的话,所有有价值和意义的,所有一针见血的,所有让人全身发抖的,所有引人深思的,全被咔嚓了。现在的我,和花瓶没有任何区别,我必须承认,其实,现在的我,就是一个草瓶。我原本存在的意义是引导大家进行有意义地思考,现在我成了插科打诨,还是一个毫无任何高明的插科打诨的角色,然后不痛不痒地装得很像专家的样子,说些粉饰太平的话。”

乐嘉在之前的预告中,信心满满的宣称,这第35期会是史无前例的深刻丰富的一起,但是没料到天威难测,节目的转型如此迅速而不可阻挡。“我本以为,从35期开始将进入一个历史阶段,我从来没有那么仔细地扒开所有人的毛细孔和灵魂最深处,呈现给世人心灵卑微与心灵高尚的力量。结果,是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来了。”从此之后,所有的人在具体情境下的细微心理、包括那些阴暗一些的心理,全部被隐匿起来,大家看到的只是一个光明的、所有男女都是好人的美好世界。

我所崇敬的乐嘉同学竟然也如此愤怒了。(当然,稍后,他又修改了他的blog,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版本,愤怒之气已经消解很多了,增加了一些乐观的色彩。)

而刚刚收到的手机报称,孟非也已经递交辞呈,不愿意再继续支持这已经被阉割成了鸡肋的节目。真实性未考。

如此一来,广电总局之怒,和乐嘉孟非之怒,在网络江湖上一时间激起千层浪。



既然本blog叫做analytical beep,所以我不会去凑这感性发泄的热闹,而是希望能够进行一些认真的分析。分析的题目有两个,一个是,为什么“拜金成风”会被按到《非诚勿扰》的头上,以及这个罪名到底冤不冤、有多冤。第二个是,《非诚勿扰》这个节目的将来走向会是如何。



先来说第一个。拜金成风之说,来自于几个方面。

首先,当然是如雷贯耳的马诺同学的“宝马里哭”的言论。其次,是朱真芳同学“握手要二十万”的言论。再次,是某期男嘉宾明目张胆求富婆包养的言论。

一个一个来分析。

首先说说马诺这位超级争议人物。承袭乐嘉的性格色彩学,马诺的确是个大红色的人物,而且是个典型的红色过当的人物。马诺这个人的特点是,嘴上一定不能服输,而且总是要夸张的表达自己真实的意思,她频频口出狂言,但是只要你对她的性格有一点了解,你就会知道她心里绝对不是她口头说的那样想的。例子:

——你愿意和我一起骑单车嘛?——我还是坐在宝马里哭吧!从性格角度分析,这完全不是在说“我爱钱,我爱宝马”,只是在说“我对你的单车运动没兴趣”。

——我想拿鞭子抽他。这完全不是在说我想对他使暴力,只是在说“他这人真讨人厌啊”。

——马诺,他谈过7、8次恋爱,你呢?——他连我的零头都不到。这完全不是在说“我真的阅人无数”,而是在说“靠,老娘比你次数少,但是老娘嘴上不能示弱啊。”(马诺同学真实恋爱次数为4次。)

类似的令人吐血的台词还有很多。

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个人的性格特征和说话习惯,很自然,就不可能用字面意思去理解她的那些令人吐血的话了。但是很可惜,网络上的毛头小子们,完全没有乐嘉那样的修为,尤其“宝马里哭”那句,在恐怖的网络传播之下,由一句戏谑的冷笑话,变成了马诺拜金的铁证,以至于后来还有好几个男嘉宾专门为此上台去攻击她。


(我不是在说马诺是完全冤枉的。马诺也有活该的地方。但是可以确定,她并非如大众所想象的那样拜金。她活该的地方在于她的笨:她要是聪明一点,能够意识到语言误解和网络扭曲传播的巨大威力,当然就会管住自己的嘴了。)

好了,上面的分析,结论是,马诺本身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钱迷心窍。那,她的拜金形象,是拜何人所赐呢?

首先,自然是无数不懂得“读心术”的观众、以及无数见到能够吸引眼球的热点话题就充血的网络媒体。但是,我要说的是,江苏卫视本身,也是重要的推手之一。

就在马诺宝马论正火的时候,江苏卫视推出了一个广告片,同时既是新三国的广告,也是非诚勿扰的广告。广告是这样的:刘备去非诚勿扰找女友。女生问:你有宝马吗?刘备:……我二弟倒是有。女生:!!!你二弟在哪里??

请看,并不只是网络和其他媒体再炒马诺的宝马论。江苏卫视自己也在炒宝马论。

为什么?因为收视率啊。因为利益啊。《非诚勿扰》的名声鹊起,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马诺的出格言论在网络上的疯狂流传。收视率意味着天价的广告收益。所以,江苏卫视自己也非常乐于参与到这个热炒中来——虽然,作为两个明智的个人,孟非和乐嘉对马诺的态度一直是中正的。我相信,他们两绝对不会乐于见到马诺被用如此简单粗暴的方式热炒,被当做一个挣钱的工具来利用。但是,他们两个人在整个节目的运作过程中,以及广告收益的考量过程中,又能有多少发言权呢?“客观求真”的心态,又怎么斗得过“钱”的诱惑呢?

接下来分析朱真芳以及其他真实的拜金狂人,比如求富婆包养的那位。

与马诺的“伪拜金”不同,后马诺时代出现的朱真芳等人,则是明确的“真拜金”。这里面,不存在误解。

面对真拜金,我们看到了在江苏卫视内部的两种力量的撕扯。

第一种力量,还是孟非和乐嘉。这两个人,其实在节目里面都坚定的代表了健康向上的主流价值观,一直在委婉的、润物无声的对这种泛滥的拜金主义提出批评。

但是,第二种力量,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出于话题炒作和广告升值的考虑,江苏卫视的节目组在招募、筛选男女嘉宾的时候,明显偏爱这种畸形拜金的人物。他们热情的欢迎了这些拜金分子,积极的为他们包装,把他们推上舞台,然后再让他们去挨孟非乐嘉以及全国观众的唾骂。这样一来,争议性的话题有了,眼球有了,马诺们所开创的超高收视率保住了,天价广告费,自然也保住了。

在两个月前的那些节目里,我们之所以看到那么多莫名其妙不正常的人物上台(朱真芳、刘云超、那个满口美女的被妈妈管的死死的杭州男……),我相信,大抵都是因为节目组出于吸引眼球的考虑。我就是要故意整些变态上来,让他们挨骂,从而让我这个节目再火一把。

而节目的后期剪辑,也极尽夸张之能事。两个多小时的母带,被剪成一个小时的成片,剪掉的是什么?是平淡无奇的口水;留下的是什么?是关于金钱、性、价值观的激情火爆的口水战。

孟非和乐嘉是不参与人员的前期招募和节目的后期剪辑的。他们两其实也乐于见到舞台上的这种“极端事件”的频现和放大。尤其是乐嘉,这么多典型的性格偏执过当的人物出现在他面前,经过他的深入解剖,这个节目才彰显了无与伦比的社会批判意义和性格批判意义。

所以,后马诺时代的《非诚勿扰》,其实早已经进入了这样一种努力制造极端事件吸引眼球的循环。在这个循环里,很自然的,形成了以下的分工:节目组的前期后期团队负责制造争议,乐嘉负责从个人性格的角度分析这些争议的普遍性和教化意义,孟非则负责把争议的结论拉回到社会正常的价值观上来,弘扬争议中善的一方,批判恶的一方。

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应该说,这是一个相当健康的分工。《非诚勿扰》的长期成功,与这个精妙的分工是分不开的。

但是,这样一个精当的分工,却并不是在所有的观众那里都能获得预期的效果的。于是,广电总局愤怒了。

为什么呢?

因为《非诚勿扰》所作的事情,其分寸是很难把握的。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同样是揭露社会的、人性的“阴暗面”,如果“揭露”不够,“教化”太多,就成了食之无味的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而如果“揭露”太多,“教化”太少,就成了地摊上的法制杂志,95%的诲淫诲盗内容,加上5%的凑字数的批判尾巴,实际上和黄色书刊没啥区别了。

而且,同样的书,同样的节目,在不同的观众眼里,后果也是完全不同的。想想《金瓶梅》这类书的命运,就可以理解了。有人可以从中读到色即是空的顿悟,有人则只是看到满篇香艳文字。劝世之书,也可以被读者解读为祸世之书。皆因“教化”和“揭露”之比例难调,以及读者水平档次阅读兴奋点之多样也。

《非诚勿扰》所遇到的,正是这种尴尬。节目组其他人负责制造热点话题,制造“批判”的靶子;两个光头负责“纠偏”,负责“教化”。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看懂和接受他们的教化。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他们深深的被那些极端的“恶”的故事所吸引,而之后的教化部分,则选择性无视了。

所以,关于《非诚勿扰》“拜金”的批判铺天遍地而来。这个批判冤枉嘛?可以说不冤枉,因为它的确给很多很多赤裸裸拜金的人提供了展示自己、扩大社会影响的舞台。也可以说冤枉,因为这个节目的流程设计本身,以及两位光头,一直在不遗余力的对这种赤裸裸的拜金进行批判:赤裸拜金之人从未有过好结局,男人被瞬间全灭,女人都黯然离场,孟非乐嘉也一直对这种行为冷嘲热讽。

可是,核心的问题是,面对一种恶的现象,我们是在电视平台上广泛曝光然后批判比较好,还是我们根本不提他比较好?

我说不清。有时候,曝光一件恶事,所引发的,不仅仅是社会对恶事的口诛笔伐,更是更多人对恶事的效仿。法制破案节目有时候是最好的犯罪学校,对自杀行为的新闻报道有时候会引发群体性的自杀狂潮,对各种互联网骗术的曝光结果往往是大家都学会了这种骗术,导致该骗术愈演愈烈。

但是,另一方面,明明社会上存在着这样的“恶”,作为媒体人,难道就装作视而不见嘛?那作为媒体的批判和校正功能该如何体现?

乐嘉在blog文章里非常精当的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这种谈话于人于民于国有百利而有一害,害在何处?害可能就害在,根本就不应该让人们知道世界上有这种人,我们国家是没有这种人的,怎么可能有呢?是的,皇帝要听的是,我穿了很薄很美的羽翼,我怎么可能没穿衣服呢?”

我相信,广电总局的老爷们,可能并不是不知道《非诚勿扰》是一个充满着“展示丑恶”和“批判丑恶”之复杂辨证内涵的节目。它之所以愤怒,是因为从他的角度看,他认为电视和网络传播的实际效果,是“展示丑恶”的成分远远战胜了“批判丑恶”的成分。而乐嘉之所以愤怒,是因为从他的角度看,“丑恶”早已经在那里了,无论电视节目是否去展示它,它已经在那里戕害社会了,我在这里辛辛苦苦的“批判”这些丑恶,为什么反而犯了天条了呢?

公允的说,我不知道谁更对。情感上,我倾向于乐嘉。但是客观上,我也不得不承认,面对《非诚勿扰》的前期和后期制作的炒作,面对网络上的推波助澜,乐嘉和孟非的力量并不一定能够有胜算。当人们对“展示丑恶”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批判丑恶”的兴趣的时候,乐嘉孟非的美好的惩恶扬善的愿望,就不一定能够实现了。





再来分析第二个问题,《非诚勿扰》这个节目将来的前途问题。

网络上很多人很悲观,觉得这个节目完了,而且一切板子都打在广电总局的身上。在我看来,并非如此。

在上传下达的权力科层结构里面,一个普遍的现象是“拿着鸡毛当令箭”,“层层加码”“变本加厉”“一级压一级”。本次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们看到,广电总局的批评,只是批评“拜金”,并没有禁止讨论男女双方的收入问题。可是,节目里我们看到,所有关于经济收入的内容都彻底消失了。为什么?

显然是因为各卫视的台长们甚至各省委的宣传部长们感受到了上面的压力,为了追求稳妥和塑造“积极改进”的形象,矫枉不惜过正是也。你不是不让我讨论拜金的话题么?可是我怎么才能界定啥算拜金话题啥不算呢?很难界定啊。要是一个月收入1k的男生上了台,瞬间被灭了,不管因为啥原因吧,总会有人说我这个节目是宣扬了“穷人找不到老婆”的拜金主义思想啊。要是有一个大款成功领走了一个女生,不管啥过程吧,总会有人说我这个节目是在宣扬“美女适合配大款”啊。。。。不安全!不稳妥!既然如此,安全起见,所有人的收入情况统统删掉,你们这些想抓我把柄的人,不就没办法了么?

为了倒掉脏水,把孩子也一起倒掉了。这是政治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但是,并不是没有与之制衡的力量。

制衡的力量来自“钱”的压力。

你看,孟非递交辞呈了。这个行为,我并不理解为赌气和放弃,而理解为孟非对这个节目的一次挽救的努力。孟非是这个节目的核心竞争力。他走了,这个节目必然一落千丈,广告费就打了水漂了。他用自己的主持人身份进行“要挟”,意思就是说,台里的领导们,你们别光顾着照顾上面的情绪啊。你为了照顾上面,为了政治上的稳妥,把节目做成了寡淡无味的白开水,节目毁了,市场搞丢了,我们这个电视台咋办?你不仅对上面负责,还负责这个台的经济运行和长久发展哪!对节目内容的微调可以,但是如此大手术,实在是弊大于利啊!

可以想见的未来是,在上下两面的压力之下,领导会重新调整对这个节目尺度的把握。首先,绝对不可能像从前那么明目张胆的挖掘那么多“极品”人物出来“现眼”了。其次,像本周这样的匆忙之下的大手术阉割,也是要不得的,会动摇本节目经济上的根基。一切都要开始重新寻找平衡。

最可能的平衡结果,是《非诚勿扰》再也无法复现马诺和朱真芳时代的无所畏惧的犀利,但是因为乐嘉孟非的存在,依然保持着相当的对社会和人性的敏感洞察和社会深度。《非诚勿扰》,将依然是全国同类节目的个中翘楚,它的核心竞争力不会丢,它在中国电视史的地位、在中国社会心理发展史上的地位,不会动摇。。
发表于 2010-6-15 23: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长!
发表于 2010-6-15 23: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938fg8 于 2010-6-15 23:32 发表
背景知识普及
本帖中提到的《非诚勿扰》不是电影的名字,是国内某电视台的娱乐节目名称.


转自:http://www.newsmth.net/bbscon.php?bid=850&;id=496577
6/14/2010

这一周的《非诚勿扰》,变味了。

介绍男 ...

羽田机场拍滴
8520_1276591295JqfE.jpg
发表于 2010-6-16 22: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个有独立思考能力,并且已经有了价值观。。。的成年人,
看那个未转型前(未被阉割)的非诚勿扰,权当作解闷开心也还可以。
但是,娱乐媒体面对的不仅仅是这样的大众,这样的人。
反正,我看的时候很是担忧,这样的节目会影响一大批(非上述)人的。
上面的转帖实在是美化了这个节目,抬高了那些嘉宾的水平。
不过,我还是偶尔看这个节目的,看一堆莫名其妙的人的变态言论,
绝对比什么喜剧片搞笑片更能让人开怀大笑,更能舒缓压力。
发表于 2010-6-16 23: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柠檬香 于 2010-6-15 23:53 发表

羽田机场拍滴

我倒是吃过那传说中的白色恋人,怎么没在电影里看到啊,这广告做的真是。。
发表于 2010-6-16 23: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ororo 于 2010-6-16 22:56 发表
如果是个有独立思考能力,并且已经有了价值观。。。的成年人,
看那个未转型前(未被阉割)的非诚勿扰,权当作解闷开心也还可以。
但是,娱乐媒体面对的不仅仅是这样的大众,这样的人。
反正,我看的时候很是担忧 ...

凹凸曼了,现在都在博出位!
发表于 2010-6-16 23: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ullcai 于 2010-6-16 23:10 发表

凹凸曼了,现在都在博出位!

呵呵,前两天才看到凤姐这么个人,
真是变态的社会才能现出变态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www.fbinjapan.net

GMT+9, 2024-11-22 04:19 , Processed in 0.03251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