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nJapan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47|回复: 33

寻访洪武遗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4 22: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朝的开国功臣,被朱元璋诛杀了许多。最后能够正常死亡的只有两人,一个是徐达、另一个是李文忠。
徐达与李文忠都是战功赫赫的将领,两人率军攻克大都,灭了元朝。并一路追逐深入蒙古草原,追得元顺帝无路可逃。

既然这两人是正常死亡,那么,他俩在南京就应该存有陵墓。
查看地图,得知两人的陵墓在太平门外紫金山下的板仓村。于是,骑上我的小毛驴,一路追寻而至。
远远看见一座高大的石碑,其高度堪比洪武孝陵的神武圣德碑,可见朱元璋对徐达还是比较宠爱的。

DSC_0026.jpg

神道入口处不见望柱,两侧摆放着文臣、武将、石马、石羊,可是望柱何在?这让我感到困惑不解。

DSC_0007.jpg

文臣、武将,历经六百余年,依然挺立在这儿,他们表情谦和,略有哀念之意。

DSC_0011.jpg
DSC_0013.jpg

沿着神道,来到了徐达的陵前。徐达啊、徐达,一位驱逐了鞑靼的民族英雄。
站立在这儿,不知何故,心中有些悲凉。荒凉破败的坟冢,野草漫漫,人迹罕至。

历史上,有那么多值得我们祭拜的英雄,可我们却没有一处让英雄灵魂安息的地方。
日本有靖国神社、台湾有忠烈祠,而我们有什么呢?我们只有篡改史籍的官方文献,被政治流氓歪曲的历史。

文天祥、于谦、方孝儒、顾炎武、林觉民。。。
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们,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六四之后,中国再无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豪情,这是我们的悲哀。

DSC_0018.jpg

碑文由朱元璋亲自书写,朱元璋文化不高,字写的也不咋样。碑身在文革中被损毁,字迹残缺。
这个碑文值得一提的是,它是带有标点符号的。在古代碑文中,这是唯一带有标点符号的一块。
古文没有标点,老朱文化低,无法断句,于是标注符号。工匠不敢擅改,于是将标点一并刻入。

碑文摘录:
朕惟帝王之有天下,必有名世之臣秉忠贞。
参军国事徐达,以智勇之姿,负柱石之任。
朕实资尔智略,寄尔心腹,以统百万之师。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迨朕正位大宝,论功行赏,是用爵尔上公,赐以重禄,仍总戎于朔方,纤尘不掠。
信乎,为我朝之元勋也。方期天赐遐龄,以享非常之报。孰知将星一殒,而尔躬逝矣。慨念今昔,朕岂能忘?
虽然死生人道之常,今尔功在宗社,名垂竹帛,光照前人,赏延后世,可以无憾矣。追封之典,可不举乎?

DSC_0030.jpg

神道上的石马,在马的胸前挂有一个水壶。走到马的背面,有一牵马的侍卫脑袋被砸坏。哎,那个年代。
如果有一天,这个流氓政权垮台了,其他的罪名暂且不论,破坏文物罪是绝对成立的,全国各地,物证举不胜数。

DSC_0032.jpg
DSC_0033.jpg

走出徐达陵园,一路向北,大约千米之外,就是李文忠的陵园。

DSC_0037.jpg

此地在前几年,与洪武孝陵一同被选入世界文化遗产,因此被修缮一新。

DSC_0043.jpg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也是洪武初年的主要军事将领之一。
元朝至正年间,与徐达、常遇春率军克大都,收太原,逐鞑靼北遁千里,河山光复。

李文忠虽官至王侯,但陵园的规模与洪武孝陵相距甚远。
并且,奇怪的是,碑身不是按惯例面南而立,而是立于陵园北处,面东背西。

DSC_0055.jpg

可喜的是,在这儿见到了脑袋尚存的牵马侍卫,表情严肃,栩栩如生。

DSC_0044.jpg

文臣手持朝牌肃立,明代的官服是模仿唐代的样式,因此宽袍大袖,头戴官帽。武将怒目,杀气腾腾。

DSC_0050.jpg
DSC_0048.jpg

陵园的规格比徐达墓要高些,在神道中段建有享堂,如今建筑无存,但遗迹仍在。

DSC_0056.jpg
DSC_0059.jpg

陵园内的望柱,这是华表的前身,前来祭拜的官员在此下马,以示尊敬。

DSC_0071.jpg

陵园内有一块残破的石碑,立于崇祯十五年。每见崇祯两字,心里总有些感慨。
崇祯十七年,明亡。崇祯非亡国之君,却是亡国之运。先有万历造孽,后有崇祯遭殃。

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志大才疏。靖难之役领军六十万,一路被燕王杀的大败。
燕王率军攻至南京城外,建文帝令李景隆守卫金川门。李景隆见大势已去,开门迎降。

建文帝仓皇出逃,燕王继大位,改元永历,迁都北京。
至此,以北京为政治中心,以苏杭为经济中心的格局,就此形成。

DSC_0072.jpg

倘若李景隆文韬武略,克北平擒燕王,中国的历史就要被彻底改写了。只是,历史无法假设,也无法重来。

DSC_0047.jpg

[ 本帖最后由 煩不鳥 于 2011-12-5 01:25 编辑 ]
发表于 2011-9-25 01: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顶贴,再看故事!
文臣、武将、石马、石羊,很有意思!
发表于 2011-9-25 08: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有那么多值得我们祭拜的英雄,可我们却没有一处让英雄灵魂安息的地方。
日本有靖国神社、台湾有忠烈祠,而我们有什么呢?我们只有篡改史籍的官方文献,被政治流氓歪曲的历史。

文天祥、于谦、方孝儒、顾炎武、林觉民。。。
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们,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六四之后,中国再无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豪情,这是我们的悲哀。
...



这些人在当时代表汉族利益,他们反抗的人也都成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抬高他们的历史地位让国内少数民族情以何堪?

中国不需要靖国神社,(忠烈祠也只是国共之争后的政治产物)中国也能成为大国,靠的是包容力和,宽容心,这比韩日的狭义民族主意高贵得多。
至于国共的抗日的纪念设施全国各地都有,你想去找的话,很容易看到。。。

咱们从未失去豪情,但中国的国情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要复杂百倍,一场豪情之后给中国带来的也需是一场灾难。。。

照片很精彩,乱说两句错了勿怪啊。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16: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TO:玲珑心
南京这儿有许多明初存留的历史遗迹,散落在城市周边。
自从《明朝的那些事儿》一书风靡后,常有朋友询问明初京城的格局、王府的位置。
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寻访了这些遗迹,拍摄了许多照片,以后会逐步汇集在这个帖子中。
谢谢欣赏。

TO:祝福的歌
有感于今日国内风气之颓废,忍不住多说了几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16: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马脖子下的水壶特写,当时没看明白是个什么物件,经过仔细观察,基本可以确定是水壶。

DSC_0036-1.jpg

[ 本帖最后由 煩不鳥 于 2011-9-25 18:4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16: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代的石碑材料,均采自汤山的皇家采石场。石匠们先是把山的一面凿成平面,再从另一面切割开凿,形成碑材。

DSC_0043.jpg
DSC_0052.jpg

去年夏天,探访了这个地方,当年开凿的痕迹仍在。两山之间被整齐的切割,形成一线天。

DSC_003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16: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年初,陪同友人游览了洪武孝陵,一路为其讲解,顺便自己也再作一次实地考察。
东郊紫金山麓,春意未启,远处可见孝陵宝顶。向前不远处,便是朱元璋陵园的神道。

081116 105.jpg
081116 10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17: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洪武孝陵入口处的望柱。孝陵的形制、格局,为明清两代帝王尊崇。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皆仿孝陵形制而建。

081116 110.jpg

神道两旁肃立着大臣石雕。孝陵的神道与众不同,不是直道,而是分为两段。
由于神道所经之处是东吴孙权的陵寝,因此在修建陵园时,绕道而建,避开了孙权陵寝。

081116 037.jpg

武将手持铁锤,而不是执剑而立,不知其中寓意何在。文臣眼观下方,不得平视,这是朝廷的规矩。

081116 027.jpg
081116 031.jpg

神道中有一文臣,面似西域人士。明初,在驱逐鞑靼的同时,也留用了大量的色目人(穆斯林)。

081116 04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17: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越过神道,即为享殿。原建筑毁于咸丰年间洪杨之乱,只留下当年的一些建筑痕迹。

081116 070.jpg

[ 本帖最后由 煩不鳥 于 2011-9-25 23:1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17: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陵园的布局是按照皇宫的格局营建的,在享殿之后,有一大殿,类似太和殿,为其生前处理政务之地。

081116 066.jpg
081116 088.jpg
DSC_0060.jpg
DSC_0059.jpg

[ 本帖最后由 煩不鳥 于 2011-9-25 18:4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18: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殿之后,便是宫阙,类似皇城内城。宫阙顶部建筑毁于太平天国反革命暴乱,只存砖石墙壁。
近年,此地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官府出资重修顶部建筑。依古制,红墙黄瓦,横楣绘以纹饰。

DSC_0061.jpg

宫阙的后面即是宝顶(坟冢),四周筑有高墙。不知何时,墙砖被缺德之人揭去一层。

DSC_0070.jpg
DSC_0071.jpg

入宫阙拾阶而上,见宝顶入口出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估计这是辛亥革命之后刻于此处。

DSC_0063.jpg

[ 本帖最后由 煩不鳥 于 2011-9-25 19:0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19: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宝顶四周以石条筑之,并且留有渗水之孔,当年的工匠真是聪明绝顶,佩服。

03-4.jpg

宝顶的建筑上,修饰大量雕刻,非常漂亮。因年代久远,有些地方已经开始风化,有待保护。

03-5.jpg

陵园内有大量石雕,排水设施齐备,排水口皆以龙头装饰。或许这就是自来水龙头最原始的物件吧。

DSC_0058.jpg

[ 本帖最后由 煩不鳥 于 2011-9-27 09:4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19: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南京,悄悄兴起复古运动。
八月初,应一位电台朋友之邀,在聚宝门古城堡参加了一次汉服活动。

许多身着汉服的年轻人,在成人之日,按传统仪式,叩谢父母养育之恩。
参加这次活动,让我深受感动。在江湖上飘荡多年,纯真之情似乎已经成昔日童话。
可是,在这儿,我见到了纯真的人们,他们致力于恢复传统美德,致力于恢复人心的清澈。

DSC_0022.jpg

身着汉服的女子,幽静、清雅,传统的美不再只限于日韩,国人也正在努力恢复被破坏的传统。

DSC_0048.jpg

站在城楼之上,眺望这座城市。近处古堡幽静,远处高楼林立。
这个城市拥有深厚的文化沉淀,任何一处不起眼的地方,或许都蕴涵着往昔的典故。

DSC_0026.jpg

闲暇之时,常常外出探访散落各处的洪武遗迹。
当年,在南京建有大量的王府,但在近年的城市改造中,被一一拆除,甚为可惜。

自从《明朝的那些事儿》风靡以来,落户在各地的同学们都要我拍些洪武年间的遗迹。
这事儿,是我乐意的。所有明代的遗迹几乎都拍到了,只剩下一些明代开国功臣的陵园尚未前往流窜。

中国两京,南京、北京。这样的城市,没有数百年的历史沉淀,是无法形成的。
既然如此,我们何苦非得把所有的城市都建设的与深圳一样?那样做有何意义。
为我们的后代留下一点历史的沉淀吧,发展的前提是继承,没有继承,何来发展?

DSC_0090.jpg

[ 本帖最后由 煩不鳥 于 2011-9-26 11:5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19: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石雕刻有龙纹,应该是一个皇家大型石碑顶部构件,竟然被用作修建栏杆,简直是胡闹。

100515 089.jpg

咸丰年间,因洪杨之乱,皇家陵寝遭到大规模破坏。精美的石雕散落各处,近年又被逐步收集。

100515 067.jpg

[ 本帖最后由 煩不鳥 于 2011-9-26 14:2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22: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孝陵四方城内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这是国内最大的一块石碑。因其巨大无比,无法拍摄全貌。
碑文记述了朱元璋的一生,由燕王朱棣执笔。朱棣登基后,于永乐元年纂修实録,编类宝训,以纪成烈。

8078807_18.jpg

碑文开篇:仰惟皇考,备大圣之德,当亨嘉之运,受上天之成命,正中夏文明之统,开子孙万亿世隆平之基。
说实在的,开篇的这一句说得还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正中夏文明之统,是大明的历史功绩,也是朱元璋的主要功绩。

明孝陵地图.jpg

                                                                                                   明太祖北伐檄文

                                                                               《明太祖实录》卷入21  《鸿遒录》五《北伐中原》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夷入主中国,四海以内,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彼时君明臣良,足以纲维天下,然达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叹。自是以后,元之臣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有如大德废长立幼,泰定以臣弑君,天历以弟鸠兄,至于弟收兄妻,子征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礼仪者御世之大防,其所为如彼,岂可为训于天下后世哉!
        及其后嗣沉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专权,宪台抱怨,有司毒虐,于是人心离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虽因人事所致,实乃天厌其德而弃之之时也。古云:胡虏无百年之运,验之今日,信乎不谬。
        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今一纪于兹,未闻有治世安民者,徒使尔等战战兢兢,处于朝秦暮楚之地,诚可矜闵。
        方今河、洛、关、陕,虽有数雄,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虏禽兽之名,以为美称,假元号以济私,恃有众以要君,凭陵跋扈,遥制朝权,此河洛之徒也;或众少力微,阻兵据险,贿诱名爵,志在养力,以俟衅隙,此关陕之人也。二者其始皆以捕妖人为名,乃得兵权。及妖人已灭,兵权已得,志骄气盈,无复尊主庇民之意,互相吞噬,反为生民之巨害,皆非华夏之主也。
        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率师渡江,居金陵形式之地,得长江天堑之险,今十有三年。西抵巴蜀,东连沧海,南控闽越,湖、湘、汉、丐,两淮、徐、邳,皆入版图,奄及南方,尽为我有。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执矢,目视我中原之民,久无所主,深用疚心。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胡虏,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虑民人未知,反为我仇,絜家北走,陷溺犹深,故先逾告:兵至,民人勿避。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予恐中土久污膻腥,生民扰扰,故率群雄奋力廓清,志在逐胡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尔民等其体之。
        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故兹告谕,想宜知悉。

[ 本帖最后由 煩不鳥 于 2011-9-28 23:26 编辑 ]
发表于 2011-9-26 02: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地儿还真自己去过,听的最多的就是路过的导游拿朱元璋和老毛子做比较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13: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自虐在江户川边 于 2011-9-26 02:57 发表
这地儿还真自己去过,听的最多的就是路过的导游拿朱元璋和老毛子做比较


啊哦,可惜那时不认识你,不然要请你喝一杯的。
朱元璋做事确实够狠,他的原则是:要么不做,要么做绝。这一点与老毛子还是蛮相像的。

[ 本帖最后由 煩不鳥 于 2011-9-26 13:4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13: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元璋的画像有各种版本,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幅,天廷饱满,屁股方圆。

2.jpg

但是在南京,却保留了朱元璋原始面貌的画像,民国初年,孙中山祭奠孝陵时,悬挂于正堂。

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13: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清末时期的孝陵图片,可见破败之甚。儿时来此游玩时,所见景象与照片几无差异。

100.jpg

太祖遗像,悬挂于正堂。野史载:当年画师绘出此图,朱元璋阅览之后火冒三丈,立斩。
后来的宫廷画师学聪明了,将老朱画得貌似帅哥,老朱大喜。于是,官方与民间便留下两个不同版本。
北京故宫收藏的那幅画像,整个就是帅哥一位。南京民间流传的洪武画像,整个就是一个凤阳小瘪三。

101.jpg

[ 本帖最后由 煩不鳥 于 2011-9-26 14:00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14: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皇城是以南京宫阙为蓝本建造的,而南京宫阙则是模仿凤阳宫殿建造的。
老朱初定天下时,渴望衣锦还乡。于是在起兵之地老家凤阳营建都城,历时八年而终。
谋臣刘基进言,此地在版图之内区区一县而已,非帝王之都。加之淮水泛滥,粮草不济,逐弃。

凤阳改名中都,以此为蓝本,营建南京宫阙。明代,三个都城共存一朝。
首都北京、留都南京、中都凤阳。皇帝居北京,南京保留建制,设六部。
凡皇族带罪者,皆送至凤阳看押。燕王朱棣登基后,将建文帝的几个儿子在此地关押数十年。

明末,张献忠克凤阳时,这里仍旧关押着皇族百余人。为断大明王气,张献忠焚毁中都,尽戮朱室后裔。
南京的明代故宫,不论在格局、结构,都与凤阳中都一样。尤其南京午门遗址,几乎就是凤阳中都的盗版。

中都宫殿午门遗址远眺1.jpg

[ 本帖最后由 煩不鳥 于 2011-10-5 11:32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www.fbinjapan.net

GMT+9, 2024-4-30 11:30 , Processed in 0.08837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